龙岩国资协会官方网站欢迎您!
设为主页 收藏 管理入口

关于龙岩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融合的思考

原创作者:简维雄 来源:龙岩市汇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编辑:龙岩国资协会 2018-11-02 15:09
文旅融合已成为当下发展方向,龙岩有着旅游资源、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趋势皆朝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态势,但在广度和深度、政策扶 ..

关于龙岩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融合的思考
龙岩市汇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简维雄
 

摘要:文旅融合已成为当下发展方向,龙岩有着旅游资源、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趋势皆朝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态势,但在广度和深度、政策扶持、管理体制、资源关联度方面仍存在问题,必须科学制定龙岩文旅融合规划,加强多元投资主体建设,引进和培养专业性人才,才符合当下龙岩市文旅融合发展需求现状。

关键词:文化产业 旅游业 融合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随着国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已经成为现实发展方向,恰逢其时成为一种共识。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依托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意发展旅游产业,是一个康庄大道。龙岩市自然生态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还拥有独特的客家、红色文化等资源,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规划中,把文化旅游产业列为主导产业之一。为此,探索思考龙岩市如何有效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龙岩市文化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

(一)龙岩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龙岩市生态环境优良,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底蕴丰厚。截至2017年底,国家5A级景区2处,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国家4A级景区10处、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10余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家星级酒店。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0余项,其中国家级8项,国家级传承人3名。独特而富有内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加上越来越便利的交通,为龙岩市文化产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大环境形势利好

今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加大对旅游、文化的重视与政策倾斜。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闽西南土楼、客家文化被列为重点保护发展的景区和特色文化。福建省委省政府也在政策、资金、品牌推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项目打造等方面加大对龙岩旅游的支持力度,提升龙岩的知名度。

2017年,龙岩市完成旅游产业顶层设计,编制《龙岩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龙岩市旅游发展总体提升策划》《龙岩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八条措施》《龙岩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等。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加快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朝阳产业,根据龙岩市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速居全省九个设区市第5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01亿元,增长16.2%。龙岩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平稳,新罗区、上杭县、武平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合计达到全市总量三分之二,呈现产业聚居格局明显、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稳定增长的局面。

龙岩学院一课题调研组,2015年曾对龙岩地区客家文化产业展开调研,通过对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描述了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龙岩市把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推出各项政策措施,建立了文化产业园区并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全市文化产业生产力得到有力释放,各类特色文化产业呈现勃勃生机”。该课题组认为,龙岩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态势良好。

(四)文化旅游发展融合趋势向好

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龙岩市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分别形成了以下品牌:以永定客家土楼、长汀客家首府、连城培田古民居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旅游品牌;以上杭古田会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以连城冠豸山、梅花山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以漳平永福“大陆阿里山”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以永定天子温泉、连城天一温泉等为代表的康养文化旅游品牌。以这些品牌为主形成的龙岩文化旅游产品,知名度正逐渐扩大,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选择。据公开统计数据,2017年全年,龙岩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784.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2.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31.3%,两项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文化旅游作为龙岩经济中的主要产业之一,不少已形成了品牌效应,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总的体量不大,距离千亿级产业依然有差距。尤其在文化产业与旅游的融合上,因种种条件限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融合上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方面,龙岩的文化产业发展“短板”突出,起步晚,基础弱,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主导产业不突出,科技含量低,处于文化产业核心位置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较小,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但高品位、高质量、切合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的服务供给与公众需求之间仍存有差距。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人民对旅游景点的要求趋向于文化性、独特性,“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造,注重讲究人文景观的文化特色”,但现今存在的部分旅游方式,主要是以观赏性旅游为主,粗放式经营,对自身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程度不够,差异化、系列化、创新性开发不足。这也导致了文化旅游产业在融合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仅仅讲究简单的结合,缺乏适度创新,没有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气息,推陈出新动力不足;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依然只是浅层次的文化结合,没有依据市场进行深度开发;在文化遗产地,仅实现一两个方面,没有均衡实现旅游“吃、住、行、游、娱、购”这六个要素功能。这都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缺乏深度的表现。

    在广度方面,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从更大范围上来讲,应该是人力资源的融合、管理机制、政策、投融资环境、资金、管理部门等资源要素的融合。而这些内容,可说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所缺乏的共性问题,而在龙岩地区,也能“寻踪觅迹”,可见一斑。

(二)政策扶持“力道”还不够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一项大工程,离不开自上而下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整个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重视已经初见成效,促进文旅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为文化与旅游融合起到了引导作用,但从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已有的政策措施,对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扶植效用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综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从中可以发现,无论任何一方,资金投入方面的问题都是首当其冲阻滞发展的重要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缘于当前经济环境形势下,投融资整体环境的吸引力不足以吸引文旅融合所需资金前来,且目前已有的政策,仅仅是从宏观的大方向上对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进行基本指引和布局规划,从财政、税收、投融资、土地等方面,较少积极而强有力的优惠政策。

(三)管理体制需要加强融合

尽管国家层面已实现了机构整合,但在地方尚未完成职能的调整,依然是独立的产业门类,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所属不同的部门,虽政府出台了一些有利于文旅融合的政策,但旅游业作为带动产业、龙头产业和综合产业的角色,需要综合治理协调发展。需要真正实现融合后,才容易形成合力,各个管理层也会更顺畅一些,更加便利地使文化和旅游在政府管理层面有效进行合作,达到产业融合需先事业融合,政府融合促进产业融合的效果,尤其促成文旅产业中文化与旅游的合作,进而真正地使旅游业态朝着更加富有文化内涵、更加品质优良的道路上发展。

(四)资源关联度制约了融合

龙岩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旅游路线,近几年的发展也不断向好。但客观而言,同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文化旅游尽管逐年呈现上升发展趋势,但薄弱之处也相对明显,如各个县都有着旅游资源,有着自身独特的民俗文化及共性文化,但这些资源不仅分散且集中度低,彼此关联性较差,主体文化定位较为模糊,文艺创作者的积极性不足,自身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尤其是大型文化实景演艺、体验性项目缺乏,导致游客来了留不住、住不下。这些因素,制约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三、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旅游与文化相伴而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产业急需转型升级的当下,文旅融合已成为现实发展方向,要求旅游发展的文化导向和文化深入,才符合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突出文化特性,科学制定文旅融合规划

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长远规划是实现二者融合的前提和保证。一是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养文”的思路,做好融合规划,如要想做好文旅产业融合,政府部门需主动提前破题,对市域内分散的、关联度差的文化旅游资源,在现有政策条件以及机制体制下,进行科学规划整合与划分;同时,创新机制体制,结合当下机构调整契机,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抓住当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亟需发展壮大的契机,以文化为引领,促进两个产业按计划、分步骤切实融合发展。二是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规划,增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在显要突出位置,强化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景区,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工作优势和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扶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如依托龙岩丰富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方面,仍需下大力度进行规划扶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比重小的问题,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养扶持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推进文化创意服务产业化、品牌化、集群化,提高整体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文创产业链条。同时,充分利用当前文化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等有利条件,让文化产业在打造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城市核心区中充分展现其文化特性与作用,以此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二)加强多元主体建设,重视大企业精品工程带动作用

长期以来,不管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业的发展,都面临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制约产业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因此,要从源头上着手,通过坚持和完善融资主体多元化建设的政策,着力破解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影响产业发展的难题。一是继续坚持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想办法做强做优投融资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可以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资本补充等方式,加大政府部门对重点文化项目、文化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支持,有条件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参与力度。也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借助较强的社会力量的参与,撬动龙岩部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二是做强做大龙岩文旅龙头企业。“要明确文旅集团在全市文旅企业的龙头定位,发挥文旅集团在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整体营销、项目建设方面的优势,带动全市文旅企业发展”,通过国有文化骨干企业,在政府积极引导支持下,运用市场机制操作,构建文旅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同时,政府应鼓励且大力推广以创新投融资方式解决资本问题且获得市场认可的项目,以此鼓励国企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引入外来资本,改善因资金、人才和管理技术缺乏导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效慢的状态,形成文化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互惠互赢的局面。三是要着重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工程,重视大项目带动发展,如着力将“龙岩洞文创园”打造成精品,整合和突出闽西文化的内涵,丰富文化活动,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鲜明闽西文化特色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三)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文化旅游产业属于知识及资源双密集型的产业,产业发展速度与产业竞争力的大小直接受到人才的制约,足够的人力资源是产业实现创新的前提”。因此,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有效平衡,积极培养能为文化旅游产业做贡献的专才。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文化旅游经营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致力于培养一批素质全面、专业精通的文化旅游人才。二是可以依托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或当地资源优势,着眼长期,确定一批文化旅游专业,建立科学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方案,加强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借助科研院校资源,成立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意研发中心或以此为主题开展调研科研,有针对性的对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进行研究、创作,从理论上为融合奠定理论指导。三是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短期内强化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四是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优秀毕业生或各类专业人才到龙岩来就业,为龙岩文化旅游产业服务,满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转型升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2]张强.龙岩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3,(6).

[3]张祖诚,傅生生等.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龙岩市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4]李崧,曹阳等.龙岩市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17,(1).

[5]覃雪香,徐晓伟.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2012,(8).

 

 

 

 

版权声明:来源注明是龙岩国资协会的稿件,版权归龙岩国资协会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1818人阅读

栏目

24小时人气排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