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国资协会官方网站欢迎您!
设为主页 收藏 管理入口

厚植绿水青山底色 推进生态龙岩建设

原创作者:张田华 来源:龙岩市林业局 编辑:龙岩国资协会 2018-11-02 15:13
龙岩市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36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2.8%;森林覆盖率78.90%,长期居福 ..

  厚植绿水青山底色  推进生态龙岩建设
龙岩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田华

 

龙岩市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36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2.8%;森林覆盖率78.90%,长期居福建省首位;活立木蓄积量1.25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人均森林面积7.4亩,是全省的2.2倍、全国的3.7倍。山多林多、绿色生态是我市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

近年来,龙岩市林业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目标,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为稳定的森林结构体系,为我市持续稳定保持高质量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龙岩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市7个县(市、区)均被评为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

一、紧抓森林“三量”

1.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扩大森林“增量”。“十二五”以来,大力实施了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等“四绿”和“二带一区”工程建设,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8.3亿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40万亩。一是重抓水土流失治理。积极围绕生态脆弱区增绿,将造林绿化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治本之策来抓,在水土流失区实施大规模造林工程,变零星、分散式治理为规模化整体治理,完成水土流失区造林65.3万亩,打造了以林业生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二是重抓森林城市建设。将提高森林覆盖率与森林城市建设相结合,采取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抓墙透绿、以地换绿等方式,有效拓展城市森林绿化空间。同时,市林业局启动实施了龙岩中心城区森林景观美化(2016-2018)三年行动计划,对中心城市主城区环城及重点交通沿线一重山林分实施花化、彩化、香化、美化改造,实现中心城区从“山绿”向“山美”的转变。三是重抓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013年起,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抓,全市完成生物防火林带15.2万亩。在全省、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了电力走廊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通过林农出地、林业出力、电力出钱(每亩2500元),破解了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和森林防火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林农增收、森林防火、电力安全三赢。

2.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保障森林“存量”。坚持一手抓增绿、一手抓护绿,建立了“十三五”期间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确保森林生态安全。是加强天然林保护。2012年,在全省率先暂停采伐天然阔叶树,并从严限制开垦,禁止毁林种竹,禁止乱挖树桩、树根。2016年起,全面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将全市753万亩天然商品林纳入保护,加上712万亩生态公益林,全市禁伐的有林地面积达146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65.5%,每年投入的保护资金达2.74亿元,保护面积、投入保护资金均为全省设区市最大。是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梅花山、武平梁野山、长汀汀江源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长汀汀江、漳平南洋、武平中山河3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在保护区内实施“以电代柴”政策,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建立森林资源巡护智能系统,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是加强林业灾害防控。在全国率先应用多普勒雷达全天候实时跟踪监测山火,加大重点时段野外火源管控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了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68支1353人、乡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54支2793人,森林火灾发生数、发生面积持续控制在低位。同时,加强检疫执法,采取严守入口、清除松枯死木、调整树种结构等防治措施,严防松材线虫病疫情向我市蔓延。是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持续高压开展对毁林种果、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的专项整治行动,并开展对非法木材加工企业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盗滥伐和非法经营加工木材的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仅2017年,森林三类案件共立1644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1890人次,行政罚款788.9万元,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22.2万元

3.推进森林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十二五”以来,推进以“调结构、提质量、增资源、增效益”为核心的森林科学经营,坚持封管造并举,着力优化林分结构,实现了“三大转变”:以增加森林面积为主向以提高森林质量为主转变、以营造针叶林为主向营造阔叶林为主转变、以采伐木材为主向森林多功能利用转变。是加强森林生态修复与森林抚育。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中央和省财政森林抚育等工程为抓手,开展森林生态修复,对人工针叶林进行更新重造、疏伐补种乡土珍贵阔叶树,对中幼林采取施肥、间伐等抚育措施。全市累计完成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55.7万亩、森林抚育162.6万亩。是大力改善树种结构。加大对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苗木培育扶持力度,建立了乡土阔叶树采种基地,对“二沿一环”(沿路、沿江、环城)森林生态脆弱地段采用乡土阔叶树补植补造。加大树种结构调整,重点推进桉树的更新改造,逐步形成了混交林、复层林、异龄林的复合型林分结构。是突出近自然经营。优化森林经营模式,推行近自然林业作业方式,实行不炼山造林,推广机械条带劈杂造林,有效保护造林地原生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全市累计完成不炼山造林面积132万亩,占造林面积的73%。同时,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在重点生态区位实施封山育林182.3万亩。

二、实现“四增四减” 

1.更新造林面积增加,宜林荒山造林面积减少。“十二五”以来,全市林地绿化程度达95%,以补植补造、更新重造、提升林分质量为主的更新造林占造林比重逐年提高,从2011年的13%提高至2017年的52%;荒山造林占造林比重逐步下降,从2011年的53%下降至2017年的16%。国土得到充分绿化,林分改造有效加强,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2.混交林比重增加,纯林比重减少。“十二五”以来,全市种植阔叶树面积174.9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73%。阔叶树造林比重从2011年的40%提高到目前的80%,针叶树造林比重从2011年的60%下降到目前的20%,阔叶树造林连续七年超过针叶林,进一步推动了纯林经营向营造混交林转变,优化了森林资源结构,增强了森林生态功能。

3.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加,林木采伐量和森林灾害面积减少。全市森林覆盖率78.90%、森林蓄积量1.25亿立方米,分别比“十一五”末期提升5.8个百分点、0.4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全市采伐林木蓄积量353.7万立方米,仅占采伐限额的20.4%,比“十一五”减少40.6%。2017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6起,同比下降25.9%;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3.8万亩,同比下降24.6%。

4.生态景观林面积增加,桉树林面积减少。实施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高速公路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和乡村生态景观林等森林景观美化工程,种植木荷、泡桐、黄山栾树、枫香等乡土彩叶树种面积2.2万亩。加强对桉树林的采伐改造力度,全市皆伐桉树面积7.4万亩,有效维护地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森林生态效益。

经过多年努力,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一是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市森林覆盖率已接近理论上限,提高森林覆盖率的空间很小,加大林地保护力度势在必行,而加快发展,就必须上项目,需要占用林地,因此保护林地、保持高森林覆盖率和服务项目建设的压力大。二是森林质量不高,林分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年来全市林业部门积极采取林分结构优化调整措施,但森林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综合性的改造过程,相对于我市1.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言,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我市森林覆盖率达78.90%,林地绿化程度高达95%,可供造林经营、调整林分结构的林地十分有限。

下一步,全市林业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打造“林业生态高颜值、林业产业高素质、林区群众高福祉”的新时代“三高”林业目标,继续厚植绿水青山底色,扎实推进生态龙岩建设。

1.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美化水平。实施森林绿化美化行动,重点建设一批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公园、森林步道及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区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带。组织实施好植树造林规划和设计,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继续以实施生态景观林、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重点区位林分修复等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国土绿化美化。

2.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依托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可行性论证等前期工作。依托上杭白砂、漳平五一、武平南坊国有林场,加快推进龙岩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长汀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漳平南洋、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落实好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3.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实施“提升重要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平、提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提升资源监管信息化水平”等“三个提升”资源保护行动,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林,严守生态红线,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健全完善资源保护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我市生态优势。

版权声明:来源注明是龙岩国资协会的稿件,版权归龙岩国资协会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1527人阅读

栏目

24小时人气排行

最新文章